我校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系列展(二)南海珊瑚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适应与记录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作者:科研院
浏览量:
[]
编者按:2023年度我校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励29项,其中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一等奖数量创历年新高。现将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一等奖(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成果予以展示。希望学校广大科研人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为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南海珊瑚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适应与记录(第一完成人:余克服)
获奖:
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珊瑚礁(岛礁)是我国南海唯一的陆地国土类型,在资源供给、主权维护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对南海珊瑚礁的科学研究较晚,认识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国家对南海的重大需求。本成果根据珊瑚礁生态系统极端脆弱性的特征,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下,围绕南海珊瑚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适应与记录,通过31年的潜心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南海珊瑚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快速退化之中,导致活珊瑚覆盖率、珊瑚钙化率和珊瑚礁区碳酸钙生产量大幅度下降,危及南海的生态和岛礁安全。其中,南海北部珊瑚礁的退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而南海南部的退化则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南海珊瑚可能通过北向迁移以应对低纬度海域的高温胁迫;同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的南沙群岛珊瑚正通过调节其共生功能体的组成和营养模式等以增强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能力。(3)南海珊瑚礁已有约2000万年的发育历史,其间经历过多次大幅度的气候环境波动,珊瑚也多次严重白化和死亡,但其生物组成总体稳定并持续至今,表明南海珊瑚本身在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在长时间尺度上具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项目组出版《珊瑚礁科学概论》等学术著作3部,发表期刊论文 542 篇(其中SCI论文309 篇),被Science等期刊他引7286次。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珊瑚礁学科的快速发展,培养了领军人才,全面提升了我国对南海珊瑚礁生态安全意识,为南海岛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该项目主持人为广西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教授,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克服,主要从事珊瑚礁系统科学研究,是广西第一批院士后备培养人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