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围绕国家面源污染防控重大需求,针对农田氮磷入河污染来源负荷不清、路径及驱动要素不明,难于定量解析的技术瓶颈,选择客兰水库水源区那辣小流域,研发构建了联合应用环境同位素溯源示踪和智能物联网在线监测,对流域氮磷流失、入河污染负荷、路径及关键驱动因素进行动态定量辨识的新技术,主要包括:
流域面源污染物输移与入河污染负荷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在线监测技术;
联合实时监测与CSSI辨识流域土地利用入河泥沙污染负荷;
基于氮氧同位素与实时监测的流域硝态氮入河污染来源负荷定量辨识
基于无人机与多同位素的坡面-沟渠-河湖连续体面源污染物连通路径及驱动要素辨识。
意义: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河湖地表水体污染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防控面源污染不仅是我国的重大需求,也是世界难题,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安全和健康。能否有效防控面源污染取决于对入河污染物来源、路径和驱动机制的精准定量辨识。但目前的观测、溯源与模拟等单一技术不能确定不同农业土地利用面源污染物对河湖污染负荷的贡献。本技术原理可靠,可以精准动态辨识流域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氮磷流失、入河的污染负荷及其关键驱动因素,为保障珠江流域水体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在推动热带、亚热带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
应用前景
本技术成果已经在广西客兰水库流域(351平方公里)、缅甸茵莱湖流域(3682平方公里)和泰国湄南河流域(17万平方公里)应用,查明了研究流域入河入库泥沙氮磷面源污染物的来源类型及其污染负荷贡献,并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作为亚太地区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培训教材和应用指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成果展示
图1 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站
知识产权情况
成果完成人
农学院:黄智刚
成果转化,请联系成果与合作处,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771-3810467。